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釘痕


有一個小男孩,脾氣很壞,喜歡罵人、說髒話、講狠話,已經成了生活習慣。有一天,他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要求他說:「你每次想發脾氣開口罵人的時候,就把一根釘子釘到籬笆上去。」


第一天,小男孩釘了三十七根釘子到籬笆上。


幾星期以後,他學會了如何控制自己,他每天釘到籬笆上的釘子越來越少了。後來,他已經能夠控制自已不發脾氣了,可以不必再釘釘子了。於是他把那袋剩下的釘子拿去還給爸爸。


他爸爸反過來要求他:「從現在開始,每次當你能夠自我控制住,把罵人的話吞回肚子去的時候,就可以把一根釘子從籬笆上拔出來。」


幾天過去,小男孩告訴爸爸,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於是爸爸牽著兒子的手一起去看籬笆。爸爸說:「兒子,你做得很好!顯然你已經能控制自己的脾氣了。可是你看看這些籬笆上的洞,千瘡百孔,籬笆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你要知道,只要你一發脾氣,就傷了人。不管事後怎麼彌補,都還是會留下疤痕的,看哪!就像這籬笆現在的樣子。當你對人發脾氣,不管事後說多少次對不起,疤痕都還是會在那裡。苦毒、咒罵、忌妒的言語,就像磨利的刀、比準的箭,一旦發出,非常傷人。


「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言15:1)


「搖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然出血。照樣,激動怒氣必起爭端。」(箴言30:33)


即使事後澄清是「說者無心」,但傷害已經造成。所以下次,當想說一些會讓自己後悔的話時,記住!控制脾氣。



相信這一篇能夠幫助妳!!!!!!!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我為人人


一位年輕的小伙子因著諸事不順而準備上吊自殺,他到了一個樹林裡面,找了一棵桑樹,將繩子繫在樹枝上。未料,此時桑樹卻開口說話了:「親愛的年青人啊!請不要吊死在我身上,因為我身上有鳥兒在築巢,你太重了,會把我折斷,上頭的鳥巢也會翻覆,請你可憐可憐我,也可憐可憐牠們吧!」


這人聽了覺得有道理,便找了一棵桃樹準備上吊。桃樹也哀求著說:「年青人,請不要在我身上上吊,因為春天就快到了,每年春天我都會提供蜜峰們花朵與蜜,為他們服務是我最大的快樂,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會把花苞弄壞,蜜峰們會很失望的。」


於是,他又找了一棵橡樹,默默地將繩子攀上一枝向著遠處伸展的樹枝,但他還沒攀緊,橡樹也說:「不要啦!年青人,我將樹枝伸展出去,就是為了要服務往來的旅客,讓他們可以在我的蔭下乘涼,這是我最大的喜樂!你如果把它給弄斷了,我就不能再服務眾人了!」


年輕的厭世者開始坐在樹林裡面沉思:「我為什麼要自殺?難道我不能學學這些樹,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他人、祝福他人、服務他人、使別人快樂嗎?」


想著想著,他忽然間豁然開朗!伸手從剛剛的那三棵樹上各摘了一小段枝子,帶在身上,歡喜快樂地回家去了。他終身保有那三根枝子,也永遠記住了愛與服務的人生真諦。「人人為我,我為人人。」(All for one, one for all.)


若是每個人都能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我相信不但受益者歡喜,我們本身也必經驗到無比的喜悅。讓我們先肯定自己,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特和存在的價值,也能活出自己獨特的恩賜,用來幫助其他的人。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乃要顧及別人的事。


我希望能幫助妳!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看不見的愛


夏季的一個傍晚,天色很好。我外出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見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婦女。那孩子正用一把做得很粗糙的彈弓打一支立在地上、離他有七八公尺遠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時能把彈丸打遍一公尺,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後不遠,看他打那瓶子,因為我還沒有見過打彈弓打得這麼差的孩子。那位婦女坐在草地上,從一堆石子中撿起一顆,輕輕遞到孩子手中,安詳地微笑著。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裡,打出去,然後再接過一顆。從那婦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親。


那孩子很認真,屏住氣,瞄很久,才打出一彈。但我站在旁邊都可以看出他這一彈一定打不中,可是他還在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對那母親說:「讓我教他怎樣打好嗎?」


男孩停住了,但還是看著瓶子的方向。


他母親對我笑了一笑,「謝謝,不用!」她頓了一下,望著那孩子,輕輕地說:「他看不見。」


我楞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說:「噢……對不起!但為甚麼?」


「別的孩子都這麼玩。」


「呃……」我說,「可是他……怎麼能打中呢?」


「我告訴他,總會打中的。」母親平靜地說,「關鍵是他做了沒有。」


我沉默了。


過了很久,那男孩的頻率逐漸慢了下來,他已經累了。


他母親並沒有說甚麼,還是很安詳地撿著石子,微笑著,只是遞的節奏也慢了下來。我慢慢發現,這孩子打得很有規律,他打一彈,向一邊移一點,打一彈,再轉點,然後再慢慢移回。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風輕輕襲來,蟋蟀在草叢中輕唱起來,天幕上已佈滿了疏落的星星。那由皮條發出的「劈啦」聲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聲仍在單調地重複著,對於那孩子來說,黑夜和白天並沒有甚麼區別。又過了很久,夜色籠罩下來,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輪廓了。


「看來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猶豫了一下,對他們說聲「再見」,便轉身向家方向走去。


走出不遠,身後傳來一聲清脆的瓶子的碎裂聲。


在愛的支持下,沒有所謂不合理,愛是無條件的,無論是施與者,或是接受者都能從中得到快樂,這才是真正的愛。


祈求上帝幫助我們懂得愛的真義,用真愛去祝福身邊有需要的人,阿們!


^^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有朝一日

自從傳言有人在薩文河畔散步時無意發現金子後,這裡便常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們都想成為富翁,於是尋遍了整個河床,還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藉著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確,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為一無所得而只好掃興歸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駐紮在這裡,繼續尋找。彼得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在河床附近買了一塊沒人要的土地,一個人默默地工作。他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錢都押在這塊土地上。他埋頭苦幹了幾個月,直到土地全變成坑坑窪窪,他失望了 —— 他翻遍了整塊土地,但連一丁點金子都沒看見。

六個月以後,他連買麵包的錢都快沒有了。於是他準備離開這裡到別處去謀生。就在他即將離去的前一個晚上,天下起了傾盆大雨,並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終於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發現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樣;坑坑窪窪已被大水沖刷平整,鬆軟的土地上長出了一層綠茸茸的小草。

「這裡沒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地說,「但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來種花,並且拿到鎮上去賣給那些富人。他們一定會買些花裝扮他們華麗的客堂。如果真這樣的話,那麽我一定會賺許多錢,有朝一日我也會成為富人……」

彼得彷彿看到了將來,得意地撇了一下嘴說:「對,不走了,我就種花!」

於是,他留了下來。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裡長滿了美麗嬌豔的各色鮮花。

他拿到鎮上去賣,那些富人非常地稱讚:「噢,多美的花,我們從沒見過這麽美麗鮮豔的花!」他們很樂意付少量的錢財來買彼得的花,以便使他們的家庭變得更富麗堂皇。

五年後,彼得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 —— 成了一位富翁。

「我是唯一的一個找到真金的人!」他時常驕傲地告訴別人,「別人在這裡找到黃金之後便遠遠地離開,而我的『金子』是在這塊土地裡,只有誠實的人用勤勞去採集。」

任何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勤奮分不開的。勤奮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打開幸運之門的鑰匙。預備加上機會就是成功。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獨立思考

有這樣一段故事:

教士問:「有兩個人從高大的煙囪裡掉下去,一個滿身髒,一個很乾淨,誰會去洗身體呢?」年輕人說:「當然是滿身髒的人!」

教士說:「你錯了!滿身髒的人看著很乾淨的人想:我身上一定也是乾淨的;很乾淨的人看著滿身髒的人想:我身上一定也是滿身髒的。所以,是很乾淨的人會去洗身體!」

教士接著問:「兩個人後來又掉進去高大的煙囪,誰會去洗身體呢?」年輕人說:「當然是那個很乾淨的人!」

教士說:「你又錯了!很乾淨的人在洗澡時,發現自己並不髒;而那個滿身髒的人則相反。他明白了那個乾淨的人為什麼要洗澡,所以這次他跑去洗了。」

教士再問:「第三次從煙囪掉下去,誰又會去洗澡呢?」

年輕人說:「當然還是那髒身體的人。」

教士說:「你又錯了!你見過兩個人從同一個煙囪掉下去,其中一個乾淨,一個髒的嗎?」

這故事的精意是鼓勵人們獨立思考,不給人們權威性解釋,學生必須融會貫通發表自己的見解。

你相信自己的判斷嗎?也許別人說得有道理,然而,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見地,否則,我們一輩子都可能會盲從附會別人的意見。不可過份迷信權威,善於獨立思考,才是真智慧人。祈求上帝幫助我們從聖經中得著更多屬天的智慧,正確思考。阿們。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讚賞

有個朋友的妻子,參加了教會的「自我改進」課程,回家要丈夫列出十二樣能讓太太變得更理想的事項。這位先生說道:

「這個要求真讓我吃驚。坦白說,要我舉出六件事項實在簡單不過 ── 天曉得,我太太可是能列出上千個事項希望我變得更好 ── 但是,我沒有這麼做。我告訴她:『讓我想想看,明天早上再告訴你。』」

「第二天早上,我一大早起來,打電話要花店送十二朵玫瑰給我太太,並且附上紙條寫著:『我想不出有哪十二件事希望你改變,我就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傍晚回家的時候,你想誰會在門口等我呢?對啦,我太太!她幾乎含著眼淚等著我回家。沒必要再說什麼了,我很高興沒有照她的要求趁機批評論斷一番。」

「星期天在教會的時候,她把事情經過報告出來,許多太太們走過來告訴我:『這真是我聽到過最善解人意的事。』我也因此體會到讚賞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如果讓家人或朋友甚至下屬六天不進食,我們一定充滿犯罪感。但是我們卻常常對家人、朋友、下屬六天、六星期,甚至六年都從不表示讚賞,這份精神鼓勵豈不比食物更重要嗎?

真誠的讚賞比無理的批評更能改變別人的一生。當然,逢迎或拍馬屁是起不了作用,因為那是淺薄、自私、而且不具誠意的,至終帶來失敗。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擠破飛機


文軒是一個中度智障的十三歲孩子。


他是班長,又是田徑選手,心地善良,愛護弱小,低年級的同學都叫他軒哥哥。


軒哥哥有機會代表香港前往新加坡參加特殊奧運會,但談及要乘飛機,他即兩眼茫然,像多渴了酒,突然要昏過去的樣子。


「飛機?坐飛機?我?坐在飛機裡?會把飛機……擠破……呀!」


「飛機那麼細小,小得像一隻蚊子。」


「比我的書包還小……比一隻小鳥還小……」


因為消除不了對乘飛機一事的困惑,軒哥哥在進行田徑訓練時也腳步不穩,跌跌撞撞了。


為甚麼他對飛機的體積有那麼大的誤解呢?


原來有一天,爸爸帶他去郊外旅行。


藍天下,他看見頭上一隻小鳥飛過,同時又看見遠方一架飛機經過,比較之下,小鳥的體積比飛機大得多了;那時候數學老師正在教授大和小的意義,一向認真學習的他有了理論再加上實踐,眼所見為真。


對於一個理解能力有限的孩子來說,大就是比較大,小就是比較小,小鳥大,飛機小;若要他加上遠和近,高和低的關係,要他參考數據,他便無能為力。


老師向他解釋,但固執的他總是那一句:「老師,我明明親眼看見的……」然後,就像受了委屈似的,雙手掩耳,不要再聽下去了。


明明?親眼?看見?


但你看見的不是真實的。


你的視力沒有問題,但智力有限、理解力有限、小小腦袋裡儲存的資料有限、經驗也有限。有一道黑色的屏障阻礙著你,使你看不到真相。孩子,我不是在責怪你,其實小孩子也好,成年人也好;智者也好,愚者也好;知識份子也好,目不識丁也好,都有限制的,都有一道黑色的屏障,或前或後,或左或右,把真相遮蔽。


我們有太多的盲點。


人人心中,大都藏著一隻比飛機大得多的小鳥。


因此我們雙手掩耳,自以為是,站在原地不肯退讓,拒絕明白真相。


對於肉眼所能看見的世界,我們所知尚且有限,常有誤解,甚至可能在事情過後才恍然大悟,「原來當時是這樣子的!」何況對於一個看不見的屬靈世界呢?


我們不知道的事,遠遠比知道的事多。


為甚麼還要執著呢?


為甚麼還會覺得自己已掌握了真相呢?


我們不過是塵土,不過是一陣風。


老師認識的比你多,但有一位上帝,祂所知道的又比老師多得多。


我們要謙卑。


孩子,把掩著耳朵的手放下來,聽老師說……


祈求上帝把我們掩著耳朵或掩著雙眼的手徐徐挪開,倚靠上帝,靜心聆聽,細心閱讀,認識這個由上帝所創造的美好世界,阿們!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農夫

唔知道妳有没有聽過呢?

從前,在某個村莊,住著一個農夫,農夫有一匹毛驢。有一天,他把馬鈴薯裝在驢背上去市集賣。做完買賣,他高高興興牽著毛驢回家,嘴裡還哼著小曲呢。

路上碰見一個人,那人說:「哎啊!真笨,有驢不騎,偏要費力地走路。」

農夫想了想,覺得有道理。便騎著毛驢回家,果然很舒服。

不久,他又踫見一個人,那人說:「真不像話,毛驢每天為妳辛苦勞累,妳竟然還要騎著他,讓牠得不到休息。」

農夫一拍腦袋說:「是啊,我真没良心。」

他從驢背跳下來,卻不知怎麼辦好,不騎也不對,騎也不對,怎麼辦啊?他只好扛著毛驢回家。路上的人都笑道:「瞧,那個大傻瓜。」

農夫一氣之下,把毛驢扔下懸崖。看見的人都說:「真殘忍,好端端毀了一頭毛驢。」

農夫氣得哇哇叫:「我死了,總不會有人說甚麼了吧?」

他一頭跳下懸崖。可是人們依舊說道:「這傢伙真是無可救藥,連自己都敢扔。」

如果一個人一生中都没有自己的主見,生活中就像這一個「農夫」。這個世界,閒人很多,作甚麼事,有人批評,有人論斷,看不順眼,胡亂點名,如果凡事討所有人喜悅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有自己主見,別人說甚麼講甚麼,就不那麼重要了。

祈求上帝幫助我們認識更多真理,擇善固之,不善棄之,生活並非討人認同,乃是要討上帝喜悅。阿們。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測試題


「你開著一輛車。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他經過一個車站。有三個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車。


一個是快要死的老人,他需要馬上去醫院;


一個是醫生,他曾救過妳的命,你做夢也想報答他;


還有一個女人(男人),她(他)是你做夢也想嫁(娶)的人,也許錯過就沒有機會了。


但你的只能載一個人,你會如何選擇?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對你性格的測試,因為每一個回答都有他自己的原因。


老人快要死了,你首先應該先救他。


你也想讓那個醫生上車,因為他救過你,這是個報答他的好機會。


還有就是你的夢中情人,錯過了這個機會,你可能永遠不能遇到一個讓你這麼心動的人了。」


有二百個應徵者中,只有一個人被顧用了,他並没有解釋他的理由,他只是說了以下的話:


給醫生車匙,讓他帶著老人去醫院,而我則留下來陪我的夢中情人一起等車!」


每個我認識的人都認為以上的回答是最好的,但没有一個人(包括我在內)一開始就能夠上到。


是否因為我們從未想過要放棄手中已擁有的優勢(車匙)?有時,如果我們能放下一些我們的固執、狹隘和一些優勢的話,我們可能會得到更多。


祈求上帝幫助我們擺脫固有傳統的思維模式,我們一定獲益更多,阿們!

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苦難

他的話講完了。整個會場一片沉靜,是那種每個人都受到震撼之後的沉靜。許久,才有人想起鼓掌。

掌聲響聲。

那是兩岸三地的十大傑出青年人一次座談會上,地點在北京的西苑飯店。先他發言的是大陸的陳章良、孫雯和臺灣的一個青年科學家。三位明星人物的發言都很精彩,但就是太報告化了,拖的時間太長。輪到他發言時,已過了預定的會議結束時間,於是主持人宣佈讓他講三分鐘。

他的第一句話是「日本有個啊信,臺灣有個啊進,阿進就是我」。接著這句開場白,他給大家講了他的故事:

他的父親是個瞎子,母親也是個瞎子且弱智,除了姐姐和他,幾個弟弟妹妹也都是瞎子,瞎眼的父親和母親只能當乞丐,住的是亂墳崗裡的墓穴,他一生下來就和死人的白骨相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討。他九九歲的時候,有人對他父親說,你該讓兒子去讀書,要不他長大了還是當乞丐。父親就送他去讀書。上學第一天,老師看他髒得不成樣子,給他洗了澡。為了供他讀書,才十三歲的姐姐就到妓院去賣身。照顧瞎眼父母和弟妹的重擔落到了他小小的肩上 —— 他從不缺一天課,每天一放學就去討飯,討飯回來就跪著餵父母。後來,他考上了一所專科學校竟然獲得了一個女同學的愛情。但未來的丈母娘卻說「天底下找不出他家那樣的一窩窩人」,把女兒鎖在家裡,用扁擔把他打出了門……

故事講到這裡,他說,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就不講太多了。然後,他提高了聲音:「但是,我要說,我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情。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雖然瞎,但他們給了我生命,至今我都還是跪著給他們餵飯;我還感謝苦難的命運,是苦難給了我磨練,給了我這樣一份與眾不同的人生,我也感謝我的丈母娘,是她用扁擔打我,讓我知道要想得到愛情,我必須奮鬥必須有出息……」

座談會結束後,我才知道他叫賴東進,是第三十七屆十大傑出青年,一家專門生產消防器材的大公司的廠長。

面對這樣的故事,我們還要說什麼,我們能不能拿下嘴裡的漢堡,從熱氣騰騰的飯桌上暫時離開,想想,這些年,我們都幹了什麼,做了什麼。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及家庭,然而,卻可以盡自己最大的心力來改善塑造它,全看自己努力的程度。

無錯.....無論什麼事情事件都會遇到苦難,山谷!!
無論事情,愛情,當妳越過這山谷,
回望,發覺這原來是座小山仔

但妳卻在當中昇華到另一層次!!!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鷹與小雞


很久以前,在那第一高峰的山巔,有個鷹巢。一陣強風刮來,把一顆蛋吹落了巢,使它滾下谷,最後掉在養雞場裏。母雞不知道這顆是小鷹蛋,所以仍照舊把牠孵牠,母親坐在蛋上,直到到牠孵化,但破殼而出的,卻是隻大嘴,大腳和大翅膀的小東西。

儘管它生來便有老鷹的基因和染色體,但卻生在雞群中,因此,自以為是隻雞,不僅走路像雞,叫聲像雞,思考像雞,做夢也像雞。牠還以為自己是雞群中最笨拙的,由於牠的嘴是彎的,很難在地上捕蟲吃,而牠最大的夢想便是有朝一日,能飛上籬芭,像隻公雞般地啼叫。牠認為,只有這麼做,其他雞才不會因自己的長相與眾不同,而加以嘲笑。

可是,每當牠做這個夢時,便會對自己說:「你知道,你是永遠也上不了籬笆的!你知道,牠們總吿訴你,雞是不會飛的!」因此,它連試都不試,就乾脆放棄。最後到牠老死時,雙腳仍從未離地,亦給其他雞笑足一生!牠本身不單只是能飛上籬笆,甚至能在天上威風凜凜地飛翔。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決定生時刻,也就是改變我們生活重心的時刻。而那些決定性的時刻,也正是造就輸贏家的時刻。事實上,造就並非那一刻,而是我們對那一刻的反應。我們生來不是當小雞,而是要做隻飛鷹,因為上帝的話能使我們自由展翅於天空之中。

神一早以給予很多技能,妳被造不單只是讀書,做工,玩樂.....很多更美好的事情衪以為妳安排,在乎妳會否伸手接。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眼鏡

一九四五年,我的外祖父是一名木匠。有一天,他正在趕著做一批板條箱,那是教堂用來裝衣服運到馬來西亞去救助孤兒的。做完工作回家的路上,外祖父伸手到他的襯衫口袋去摸他的眼鏡,突然發現眼鏡不見了。他的腦子裡把他這一天做過的事情回想了一遍,然後他意識到發生了甚麼:在他不注意的時候,眼鏡從襯衫的口袋裡滑了出去,掉進了其中一個他正在打釘子的板條箱裡。他的嶄新眼鏡就這樣漂洋過海去了其他國家。

當時美國正值二次大戰時期,外祖父要養活六個孩子,生活非常困難。而那副眼鏡,是那天早上他剛花了二十美元買來的。他為要重新買一副眼鏡煩惱不堪。「這不公平!」在沮喪的回家途中,他嘀咕道:「上帝啊,我一向對你忠誠,把我的時間和金錢都奉獻給你,可是現在,你看……」

半年後,戰爭結束,馬來西亞那所孤兒院的院長 ── 一位美國傳教士,回美國休假。在一個星期天,他來到了外祖父所在的這所芝加哥的小教堂。他一開始便熱忱地感謝了那些援助過孤兒的人們。「但最重要的是」他說,「我必須感謝年前你們送給我的那副眼鏡。大家知道,敵軍掃蕩了孤兒院,壞了所有東西,包括我的眼鏡。我當時已經絕望了,就算我有錢,在當時也沒有辦法重新配一副眼鏡。由於眼睛看不清楚,我開始天天頭疼,我和我的同事天天祈禱著能有一副眼鏡出現。然後,你們的箱子就運到了。當我的同事打開箱蓋時,他們發現一副眼鏡躺在些衣服上。」

院長停頓了許久,好讓自己的話音降低一些。然後,帶著眾人的懸念,他繼續道:「各位鄉親,當我戴上那副眼鏡時,我發現它就像是為我度身定做的一樣!我的世界頓時清晰,頭也不疼了。我要感謝你們,是你們為我做了這一切!」

人們聽著,紛紛為這副奇蹟般的眼鏡而歡呼。但是他們同時也在想,這位院長肯定是搞錯了,我們可沒有送過他眼鏡啊。在當初的援助物資目錄上,沒有眼鏡這一項。

只有一個人清楚這是怎麼回事。他靜靜地站在後排,眼淚流到了臉上。在所有的人當中,只有這個平凡的木匠知道,上帝是以怎樣一種不平凡的方式創造了奇蹟。

只要心中仍抱著那份愛心和信心,神蹟必定隨時發生。

祈求上帝幫助我們一生持守上帝所給與我們的愛心、盼望和信仰。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鷹與小雞

很久以前,在那第一高峰的山巔,有個鷹巢。一陣強風刮來,把一顆蛋吹落了巢,使它滾下谷,最後掉在養雞場裏。


母雞不知道這顆是小鷹蛋,所以仍照舊把牠孵牠,母親坐在蛋上,直到到牠孵化,但破殼而出的,卻是隻大嘴,大腳和大翅膀的小東西。儘管它生來便有老鷹的基因和染色體,但卻生在雞群中,因此,自以為是隻雞,不僅走路像雞,叫聲像雞,思考像雞,做夢也像雞。牠還以為自己是雞群中最笨拙的,由於牠的嘴是彎的,很難在地上捕蟲吃,而牠最大的夢想便是有朝一日,能飛上籬芭,像隻公雞般地啼叫。牠認為,只有這麼做,其他雞才不會因自己的長相與眾不同,而加以嘲笑。

可是,每當牠做這個夢時,便會對自己說:「你知道,你是永遠也上不了籬笆的!你知道,牠們總吿訴你,雞是不會飛的!」因此,它連試都不試,就乾脆放棄。

最後到牠老死時,雙腳仍從未離地,亦給其他雞笑足一生!牠本身不單只是能飛上籬笆,甚至能在天上威風凜凜地飛翔。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決定生時刻,也就是改變我們生活重心的時刻。而那些決定性的時刻,也正是造就輸贏家的時刻。事實上,造就並非那一刻,而是我們對那一刻的反應。我們生來不是當小雞,而是要做隻飛鷹,因為上帝的話能使我們自由展翅於天空之中。

神一早以給予很多技能,妳被造不單只是讀書,做工,玩樂.....很多更美好的事情衪以為妳安排,在乎妳會否伸手接。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妳以為我没有看見的時候

妳以為我没有看見的時候
(When You Thought I wasn't Looking)

妳以為我没有看見的時候 ,
把我的第一幅畫掛在冰箱上 ,
於是我想再畫一幅。
妳以為我没有看見的時候 ,
我看到你餵一隻流浪貓 ,
於是我想到對動物仁慈是好的。
妳以為我没有看見的時候 ,
我看見妳為我弄最愛吃的蛋糕 ,
於是我知道小事也很重要。
妳以為我没有看見的時候 ,
我聽見妳禱吿 ,
於是我相信上帝的存在 , 而且我可隨時跟衪說話。
妳以為我没有看見的時候 ,
我感覺到妳給我的晚安親吻 ,
於是我覺得被愛。
好以為我没有看見的時候 ,
我看見到妳流淚 ,
於是我知道有時候事情令人傷心 , 但哭是可以的。
妳以為我没有看見的時候 ,
妳笑了 ,
於是我立意要讓別人看見我也般的美麗。
妳以為我没有看見的時候 ,
我看見妳關心別人 ,
於是我為我没有看見的時候 ,
我看見了......
我要為一切妳在没看見時所做的事 , 說聲謝謝 !

作者Mary Rita Schike Korzan自言 , 這首詩的寫作靈感來自回憶中親眼目睹母親的一言一行 , 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成長後的自己。三歲真的能定八十 ? 成長後的自己或多或少是身邊至親的人、
師長和朋輩所潛移物化地影響著 , 我們亦不自覺地已成為影響別人的榜樣或成了別人的鑑戒。今天 , 教會中正需要這樣身體力行的領袖榜樣 : 在没有人看見的時候 , 以體驗實踐真理來代替講之不盡的大道理 , 重新建構基督徒群體合神心意的信仰文化。

甚麼是美德呢 ? 有人解釋說是妳在無人看管下所作的一切 , 都能夠公諸於世。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無言的尊重


朋友小王有口吃的毛病,那年春節他坐火車往鄭州,在火車上,不知為什麼在那個車廂中氣氛特別沉悶,他就主動和鄰座打招呼:「你好,你也……是……去鄭州的嗎?」

鄰座是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男人,他轉了臉看了看小王,卻沒有說話,只是微笑著點了點頭。

「回家……過春節嗎?」

我朋友是沒話找話。中年男人仍是微笑著點頭。一時間,兩個人的談話因為一個人的不配合而陷入僵局。

「你知道這……這……趟車幾點到……終點嗎?」朋友小王不甘心受冷遇,繼續追問到底。

中年男人依舊沉默不語。而這時,坐在朋友小王對面的一個小青年看不過去了。他生氣地責問中年男子:「你這人怎麼回事?你又不聾不啞,沒聽見人家正和你說話嗎?」

中年男人沒有理他,只是一個勁兒微笑著。我朋友心想這個人不是啞巴就是一個榆木疙瘩,便不再和他說話,而是轉過身和對面的小青年攀談起來。當他們終於結束談話準備下車的時候,朋友小王卻發現一直坐在旁邊聽他們閒談的那個中年人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走了。

朋友卻在餐桌上發現了壓在水杯下面的一張紙條:

「老弟,很抱歉我剛才的所作所為。我也是一名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說不出話來。我之所以沒有和你答話,是因為我不想讓你誤解我是在嘲笑你。」



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重。動情緒之先必先弄個明白。